江门人大信息2018年第13期(总第36期)(县乡人大工作专刊)

来源:江门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8-08-13 10:15: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编者按:市人大常委会与江门日报合作宣传栏目《基层人大新鲜事》已推出第七、八期,现全文转载,供交流参考,并请各地继续提供经验材料。


开平市百合镇推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三公开”

倒了两根大烟囱令群众叫好


轰!

随着底部尘渣飞射而出,一根高65米的烟囱轰然倒下,灰尘形成的云团蔓延四散,迈过公路,穿过农田,消失不见……接着,第二根大烟囱也倒下了。这是今年较早前发生在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一砖厂的一幕。回想这一幕,开平市百合镇人大主席杨均雅松了口气,“当时心里的挂碍总算放下了”,两根有着近40余年历史的烟囱,平日里看着有些摇摇欲坠,尤其是台风天更为明显。

烟囱爆破,灰尘散尽,用时10余秒。从代表提出建议到办理完成,杨均雅全程跟踪,花费8个月,“可以说,非常顺利”。之后,杨均雅在手机上翻阅微信朋友圈时,看到不少朋友说“办了件大好事”。回顾这一事件,他认为,此事进展顺利,反响较好的原因是向老百姓公开了拆除工程的原因、时间、过程等情况。

为公众安全首次尝试全程公开

茅冈村村民周添浓对上述砖厂有些感情,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曾拿出2000元投资砖厂,成为股东之一,后以低价购入再卖出的方式,为一家人挣得过一些收益。但近两年,周添浓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情况,认为两根烟囱存在安全隐患,因为临近325国道,旁边又有不少养殖户,烟囱万一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周添浓想要拆除烟囱的想法,每次都能得到村委会的理解和支持,毕竟烟囱经风雨侵蚀后出现的裂缝太过明显。理解之后,实际拆除工作却毫无进展。“拆两根烟囱要10多万元,村里没钱。”周添浓说,迈不过资金欠缺的坎儿,村委会只得找人用大铁皮将烟囱四周圈起来,禁止行人进入。

人大代表周达权、刘雪卿等人了解到情况后,在开平市、百合镇两级人大会议上提出拆除烟囱的建议。同时,镇人大建议,政府在建议办理过程中要向公众公开办理全过程。杨均雅说:“因为两根烟囱涉及公共安全,而且产权属于村集体,有必要让公众知道。”

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小组成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开始走街串巷。茅冈村有766户人家,实际居住户数超过400户,代表们基本需要走完全部人家。

从计划正式启动到烟囱爆破的几个月里,办理小组陆续通过多种方式,告诉村民烟囱爆破的原因、时间,以及爆破团队的资质、村民注意事项等。“以前建议办理,从来没有全程公开过。”杨均雅说,此次做到了“三公开”,即调研环节公开、办理环节公开、答复环节公开。

信息公开让工作更好做

在乡村做信息公开,需要采用符合当地的宣传方式。茅冈村的一些重要地点悬挂起红色大横幅、贴上了公告,简短的几个字便说清楚拆烟囱的事。各村干部在村里的各类集会场合也反复强调此事。

杨均雅估算,到烟囱正式爆破时,约九成以上村民知晓相关信息。开平市安全办科员姚恩智此前对这种情况有一点担心,他说:“前期这么高调和透明,如果工程进行过程中有任何闪失,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作为建议会办部门,他表示“默默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事实证明,对百合镇人大、镇政府来说,信息公开带来了好处。“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做了。”杨均雅说,“如果不公开,拆除的时候有村民来阻止怎么办?”

周添浓笑着说:“真应该好好表扬一下这些人大代表和办理这件事的干部。”周添浓表示,他知道办理人员付出了许多努力,如寻找合适的爆破公司、向上级申请资金等。这些信息全部来自公开的宣传,“信息公开是好事儿,我们了解得越多,理解也越多”。

刘雪卿也分享经验说:“在基层做工作,不管是当干部还是做人大代表,平时要多跟老百姓聊天,多给大家办好事,这样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我们。”

杨均雅说:“由于做到了‘三公开’,这次建议办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以后凡涉及群众利益的,我看都会主动公开。”

(江门日报记者/徐海洋)


古劳镇人大决定对水乡进行立体式保护开发

人大决定权面对大事“不休眠”


近期,华侨城集团将投资50亿元在古劳水乡打造文旅项目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半年前,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聚焦古劳水乡,其中包括《新闻联播》的17秒亮相,及《记住乡愁》2个多小时的直播。鹤山古劳水乡受关注的原因包括“资源禀赋十分难得”“环境变好,鹭鸟飞回”……岭南生态的美好,除了天生丽质,还有人为因素。

去年6月,鹤山市古劳镇人大在镇委的领导下,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审议并通过了镇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强古劳水乡保护性开发建设工作的议案》,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古劳水乡保护性开发建设工作的决议》,由此,保护水乡的自然生态和实行有序的开发建设,成为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愿景。

过往数年,基层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常被“虚化”甚至“闲置”,是人大系统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古劳镇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水乡作出保护性开发的决定,对当地、对人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思路 破解难题走出“固定动作”范围

鹤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伟强翻开笔记本,指着一段文字说:“对古劳水乡作出保护决定,是鹤山市委去年213日向市人大提出的,这对打造‘两山一水’沿江山水景观带,推进‘一城三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马上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温伟强有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因此清晰记得,没多久,他便与古劳镇人大主席冯合仔等干部专门开会,将此事传达下去。

对古劳水乡进行保护并不让人意外。放眼华南地区,古劳水乡水网纵横,鱼塘遍布,岭南风光独一无二。同时,随着粗放式发展,部分鱼塘遭人填埋,一些河流出现黑臭。“水环境可以说是古劳的灵魂。”冯合仔说,此时提出保护,是抢救原生态,也是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为当地制定保护性开发的议案显然是件大事,毕竟涉及近3万人口和68万平方公里土地。要启动这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古劳镇人大要做大量调研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过往,人大行使该项权利主要是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年度预算等“固定动作”上,在此之外的领域较少涉足。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如何界定地方重大事项”、“达到什么标准才算‘重大事项’”等问题,一直限制着该项权利的行使。温伟强笑言:“我20年前写的谈决定地方重大事项的论文,现在改改,仍有研究价值。”此次,由一个镇级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当地做立体式保护开发,是江门首例,在全省也不多见。

有行动 广泛听取意见并赴外地考察学习

古劳镇人大迈出的第一步,颇为谨慎。他们必须保证审议通过的议案,以及实施议案的细则,内容科学、正确、有远见。为此,镇人大、镇政府组成水乡保护工作小组,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包括村民、村干部、人大代表、专家等均在听取范围内。工作小组还远赴浙江莫干山、周庄等地考察学习。

议案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中,市、镇两级人大发挥了各自的力量。温伟强找来新会陈皮村、苏州周庄、云南腾冲、广东东莞等地资料,帮助完善了文稿。他体验过议案制定过程的艰难,古劳水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在广东省找到一例可复制的样本”。

在市、镇两级人大的探讨中,有一点是双方均认可的,即,对古劳水乡的保护必须是立体式的。不但包括对水乡鱼塘地貌的保护,以及消防、安全等乡村管理内容,还包括古村落、古树木、古建筑等众多古劳风貌特色的保护。据统计,古劳辖区有近300个古文物,年代最远的一处窑址可追溯至唐朝。

涵盖古劳水乡特色风貌内容的议案稿,经数易其稿后逐渐完善。实施细则初稿也由4000多字,删至1000余字,保留下来的内容,主要是“目前能够做到的”。冯合仔说:“比如修建大型停车场等这些事项,因暂时未到这一阶段,就先不提。”

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内容必须找到法律的支持”。古劳镇党委委员谭新说,每一条规定的定稿,何人执行、有何依据等政策落地问题,让工作小组“很伤脑筋”。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听取村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意见,将议案稿和实施细则稿一并拿给大家看。

有影响 古劳水乡风貌正在恢复

去年628日,古劳镇召开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表决通过《关于加强古劳水乡保护性开发建设工作的议案》。根据镇人大的决议,古劳镇政府发布《古劳水乡保护性开发建设暂行规定》。

镇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水乡保护的决定后,保护效果开始显现。镇政府将城监执法大队由3人扩大至11人,坚持每日巡查,对一些破坏水乡的行为进行严打。今年2月中旬至6月底,执法大队查处违章搭建棚架30宗,查处非法填埋鱼塘、河涌53宗。古劳镇还花费2500余万元整治黑臭水体。

村民新建和改建房屋有了新要求,规定要在3层之内,高度不超过12米,外墙面是青墙黛瓦,需跟水乡风格协调。政府提供3款岭南风格的建筑样式供村民选择,并提供最高6万元的外墙面装饰补助。以往鳞次栉比,错乱无序的房屋乱建情况得到改善。

水乡发生的变化最早被鸟类感知,白色的鹭鸟常落满一树。“鹭鸟的数量比以前增加许多。”古劳镇党委委员邓仲宇说。

鹤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细就表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对古劳水乡来说,保护性开发工作才刚刚开始,对人大来说,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也在不断加强。

(江门日报记者/徐海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