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文化品牌……2月26日,列席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华侨和荣誉市民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江门两会注入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的独特视角,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侨力量
“蓬江摩托车及零配件、新会不锈钢、台山汽车零部件、开平水暖卫浴、鹤山工程装备成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3……”在全英华侨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张乐的笔记中,着重将报告中的这部分内容圈起来,在他看来,这是江门产业基础扎实的有力佐证,向更多投资者展示了江门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要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门制造”竞争力,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需求。
“今年江门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将为更多企业在江门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对江门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张乐认为,江门发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更多好企业、好产品将加速涌现,促使“江门制造”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希望接下来江门能够为更多华侨华人提供到江门考察交流的机会,搭建更多平台推动华侨华人投资者与江门本地企业接触了解,让海外投资‘走进来’,江门产品‘走出去’。”张乐说。
江门市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拥有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且毗邻港澳,在荣誉市民、新方盛集团执行董事刘家裕看来,这是江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独特优势。
“通过凝聚港澳和侨界力量,江门可借助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快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刘家裕建议,江门可以联动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通过串联江门、珠海、澳门等地的旅游资源,如将赤坎华侨古镇、珠海长隆和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相结合,形成多站式旅游体验。
哥斯达黎加江门五邑青年总会会长、恒丰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吴海恒同样认为,发挥独特的侨资源优势,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产业、服务引进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政府可以加强引导,针对侨胞和侨企关心的问题,例如专利技术、特色产业、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推动好政策、好机遇直达侨胞、侨企。同时多渠道对外宣传江门,吸引更多年轻一辈侨胞来到大湾区、江门交流考察、投资兴业。”吴海恒说。
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吴海恒祖籍恩平市大田镇,长期以来,他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每次回国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吴海恒都倍感骄傲和自豪。“比如开平的赤坎华侨古镇,现如今已成为代表江门文旅资源、华侨文化的龙头项目,这是江门日益发展壮大的生动写照。”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乡村不仅承载着发展的希望,更孕育着改革创新的无限可能。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对此,美东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蔡裕明倍感振奋,同时也充满期待。
“作为海外江门人,我们深感自豪,也深知肩负着支持家乡建设、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蔡裕明建议,要加大对和美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力度,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例如拍摄侨乡题材影视作品、举办华侨文化节等,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文化品牌。“我们也呼吁广大侨胞积极担当江门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利用自身影响力,向海外亲友宣传推介江门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成就,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江门,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大湾区南太平洋渔业农业(斐济)促进会副会长李冬梅同样认为,江门在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中,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可以获得资金与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当地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为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筑牢根基,让各项工程有充足的‘血液’得以运转。”此外,李冬梅还建议,可以利用华侨在海外的商业网络,帮助当地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例如,我们促进会现在已经链接并推动‘中国(广州南沙)·斐济渔业合作项目’成功落地斐济,接下来可探索将江门的农业渔业技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实现资源共享。”
李冬梅表示,通过这些方式,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可以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助力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通讯员/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