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近年来,江门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推进县乡人大年”的指导意见和要求,严格执行《广东省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做实“常规动作”、创新“自选动作”,以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打造了街道人大规范化、升级化建设的“台城样本”。
强化自身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履职平台“硬核”升级。如何把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代表联络站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是人大代表学习交流的场所、依法履职的平台、接访选民的窗口。显然,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深谙“其道”,从质和量两方面持续抓好代表联络站建设:投入50多万元打造350平方米的人大代表星级中心联络站,将街道人大工委办公室与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合署办公,配置有人大代表接访室、人大代表小讲堂、人大代表书吧、会议室、档案室等多个功能室,引领全市代表中心联络站升级“浪潮”。除此之外,更建有网格联络站1个,代表进企业联络站1个,社区(村)人大代表联络站6个,社区(村)联系点31个,实现街道37个村(居)委会“全覆盖”,并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改善硬件设施,搭建了一个个代表常态化履职平台,让代表真正感受到“履职之家”的温暖。省外、省内、市内多个市(区)、镇(街)人大前来交流学习,到访人数达到328人次,互促互进、共同提高。
机制体系渐次成形。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以来,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秉持继承并发展的理念,在原有工作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代表驻室制度、直联制度、代表述职制度、小组活动制度、人大代表层级联系制度、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进网格等工作制度,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强化,打造基层人大工作“有形抓手”,工作效率、干部执行力度显著提升。
干部队伍“元气满满”。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为确保适应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除配齐人大工委正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以及3名人大专干外,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还注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既有“经验老到”的业务骨干,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既有言传身教、以老带新,又有新思维、新观念的交流碰撞,各自分工合作、互取长短,以高素质、高效能推动街道人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条例》贯彻迅速有力。《广东省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固化了我省人大街道工作的经验做法,为全省人大街道工委定好位、明职责、强能力、给保障、有作为提供了法制保障。对此指明方向的“宝典”,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迅速组织学习贯彻,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选联任工委主任苏玉霞对《条例》作学习辅导,从立法背景、条例内容、条例意义、实施展望等方面对《条例》进行全方位解读,并严格对照《条例》要求,逐步加强和规范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修内功、练外力,不断激发规范化建设内生动力。
打通“神经末梢”,延伸履职触角
进网格,联系群众“无死角”。37个村(居)选区,地广人多,代表联系群众依然存在盲点,无法全面覆盖——这是台城街道面临的客观制约。对此,去年以来,在探索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过程中,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行“人大代表进网格”机制,将各选区选举产生的60名市人大代表编入现有的126个网格,人大代表回选区、进网格、代民言,以代表履职与社区服务无缝衔接的新方式走访群众、接访选民,有效拓宽联系渠道,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大代表进网格1828人次,进百姓门、听百姓声,把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及时转达到相关部门,并跟踪监督落实情况,及时化解矛盾,推动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人大代表进网格,跟踪桔园后街建设施工过程
◆人大代表进企业,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进企业,全力护航“稳发展”。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遭受重创。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台城各企业受疫情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在复工复产、招工难等问题上亟待援手。为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进网格”机制,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积极探索打造升级版,推出“人大代表进企业”机制,通过在西湖工业园区设立人大代表企业联系点,将辖区10位市人大代表统一纳入到工业园区的四大网格,组织代表开展好联系企业、服务职工、收集企情民意等各项工作,延伸代表履职触角,倾听企业呼声、护航平稳发展,把联系点建设成企业反映问题、政企无间沟通的窗口。今年以来,共组织代表进企业80人次,走访企业21家,联系职工90人,解决工业园区的环境整治、道路维修、职工生活困难等10个事项。
筑牢宣传阵地,讲好人大故事
法治宣教有声有色。“通过近距离了解法院工作,不仅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和法庭的庄严,进一步了解了司法程序和法院审判业务,更是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督促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正确履职,维护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我知道国家出台了《民法典》,但并不了解其中具体内容,这次活动有表演、有资料、有奖品,通俗易懂、好看好记,我一下子就记住几条内容了,希望以后要多举办类似的宣传活动。”这是对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当好“普法示范先锋”的两个真情“点赞”。今年以来,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开展两场专项法治宣教活动,旨在筑牢法治宣传阵地,大力构建全民普法新格局。
第一场——与台山市人民法院台城人民法庭联合开展“人大代表与法同行”活动,以人大代表进法庭、法律沙龙讲座等方式,助力提升人大代表法律素质和水平,探索增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为促进街道辖区的普法宣传教育以及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贡献人大力量。
第二场——与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合开展《民法典》宣传“三进”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现场法律咨询、文艺汇演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和讲解《民法典》有关内容,并将人大代表三个小组,带着《民法典》宣传资料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
“小讲堂”传播大能量。中国好人事迹分享、优质水稻种植专业知识传授、《民法典》专题辅导、“让宪法精神走进日常生活”课程……一场场围绕代表工作、专业知识、法治宣传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在人大代表小讲堂如期开课,这是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升级中心联络站的特色创新项目之一。人大代表小讲堂肩负着“以人大制度宣传为主题,以举办专题讲座为载体,以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为目标”的“神圣”职责,定位于打造“小而准”“专而精”的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加油站”,是全面提升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水平的创新实践,更是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的代表履职新方式。
不但如此,为使人大代表小讲堂常态化、持续化开展教学活动,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凝聚辖区人大代表力量,组建一支“代表讲师团”,来自法律、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不同部门行业、涉足多个学科领域的8名人大代表将轮番上演教学“好戏”,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方方面面开展讲课与学习交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特长,为人民群众传经送宝、答疑解惑,搭建代表履职多样化平台,通过“小”讲堂推动人大工作“大”发展。截至目前,代表小讲堂已组织培训学习4期,培训90人次,成为街道人大工委重要的“培训阵地”。
创新监督机制,增进民生福祉
创新组建街道“共商会”。民生实事项目是每年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重头戏”,而如何有效产生符合人民群众所盼所想的项目清单更成为其中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基层民主监督,去年年初,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积极探索组建街道“共商会”,采取“人大代表+民情代表”相结合的成员架构模式,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荐工作并进行有效监督,填补街道本级无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空白,更被评为当年“台山市镇街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街道“共商会”组建以来,召开会议两次,共票荐了13项民生实事,走出一条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新路子,并以“三问一评”方式强化监督实效,推动民生实事票荐项目落地落实。
◆共商会代表投票现场
◆绿化美化后的长岭公园
高效推进民生“微实事”。长岭公园、东富公园、路东公园、白沙路社区公园、桔园后街等多个地方环境得以亮化美化、道路隐患已被清除、公共设施不断优化升级……围绕“人大代表进网格,解决民生‘微实事’”这一主题和工作机制,571件民生“微实事”得到有效解决——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从聆听群众需求出发,有机结合人大代表进网格、担任网格监督员、人大代表接访群众等活动,及时汇聚民情民意,并以政府资源保障为抓手高效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逐步建立起民生“微实事”快速办理机制,推动一大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落地落实,扫除问需于民、履职为民“最后一公里”障碍,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江门市镇(街)人大工作和建设示范点”“台山市镇(街)人大示范点”“台山市镇街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台山市镇(街)人大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两年来,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连续获得江门、台山两级多项荣誉称号。这是对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近年来推进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的褒奖肯定,也是鞭策鼓舞。接下来,台山市人大台城街道工委将以“县乡人大工作年”总结提升年为新的起点,守正创新、接续奋斗,持续“加码”深化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致力进一步把人大工作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做出实效,推动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来源:台山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