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做客江门市民大讲坛: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

来源:江门日报 发布日期:2012-08-21 11:42: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马光远做客江门市民大讲坛:
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
  阅读:787次

马光远做客江门市民大讲坛。 陈思远 摄

马光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研究领域主要在宏观经济、房地产和民营经济等方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与企业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兼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同时,马光远还是《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外管理》、《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

  8月19日,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做客江门市民大讲坛,畅谈《大动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及未来的应对之策》。在市委党校的礼堂里,数百位来自各行业的市民聆听了马光远的讲座。

  马光远认为,当下,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用3个词汇形容最为贴切:大动荡、大整合、大转型。2012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我国宏观经济险象环生,增长速度将持续下滑,但仍没有到达最糟糕的地步,经济的减速或可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转折点和新契机。因此,中国经济突围的关键仍然在于能否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能否正视民间投资的作用。

  经济下滑不能完全归结于外因

  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在经历连续6个月的下滑之后,再次回到了8%以内。马光远说,一直以来,我国将8%视为中国经济的“荣枯线”,总认为只有达到8%以后,失业率等问题才能妥善控制,社会才不会乱。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再次回到8%以内,隐含着重大寓意。那么,我们的经济为什么这么困难?真如很多言论所称是因为欧债危机吗?

  马光远以欧元区为例谈了出口对中国的影响。他说,中国的第二出口对象是整个欧洲。上半年,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仅下降了0.8个百分点。这些年出口、投资、内需这三驾“马车”中,从2009年开始,出口对GDP的贡献就是负数,去年是负5.7%。即使欧元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无论是高层,还是学界,对此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和看法。比如,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在江苏等地考察时曾指出,工业产值和利润下降,不完全是因为市场份额减少,更重要的是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因此他特别强调:“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稳增长一定要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观点非常重要。

  马光远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再次破“8”,绝非短期现象,更非欧债等外部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是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来真正的转折点的到来,这种模式的经济发展边际效益已经发展到极限,再不转变没有任何前途。

  让经济回归自主增长

  “我们现在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经济必须减速。”马光远说,资源型产品的价格一直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通常情况下,除了成品油的价格以外,剩余的大宗商品价格在中国都非常坚挺,特别是煤炭。煤炭的价格从去年到现在一路下跌,比中国A股跌得还惨。这就意味着需求下降,意味着生产欲望下降,企业主动选择停止生产,原因是产品卖不出去,这是主动调整,是好事。

  “我们一直以来的问题就在于,简单的认为‘快’就是‘好’。”马光远说,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后发优势发挥到极致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层面的改进,依靠出口和政府投资,压缩国内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简单的刺激政策,只能让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馒头,而是本来需要5个馒头,但每年却生产出10个馒头,刺激政策的结果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15个馒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因此,马光远认为,“低速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必就一定是坏事。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决策者放弃刺激思维,让经济回归自主增长,按照经济周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将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任务交给市场和企业去解决。

  房地产告别暴利时代

  对于各方均十分关注的房地产业发展情况,马光远也进行了分析与预判。马光远认为:房地产的暴利期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泡沫马上就能破灭,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房地产也还将有10年的好时光。

  “中国的房价高不高?”“肯定高,毋庸置疑。很多房子的绝对价格已经超过美国很多城市。”“为什么这么高?”“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决定的。”

  对于我国房地产的现状,马光远建议国家统计局搞一次全国房屋总量的统计调查。“我的统计是,目前全国城市房屋存量是270亿平方米,6.8亿城市人口,那么,人均就有约35平米,这比较符合人们的需求。那么,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未来10年,还将会有1亿至1.5亿人口进入城市,按现在的开工量,仍然可以满足这些人的住房需求。如果剔除一主多房的投资投机比例,可以讲,我国房地产绝对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马光远说,房屋作为有效投资品的时代即将结束。

  (江门日报记者 杨慧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