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前进——人大代表积极贯彻新时期广东精神

来源:江门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3-01-10 15:16: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更应该做好积极带头作用,不辱使命。他们展现的风采,他们默默地为人民做实事,他们以其实际行动贯彻新时期广东精神,他们对得起人民群众赋予的职责与信任。

厚于德:为政府解困,共建和谐。“人大代表,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称谓,而是体现一种职责,它来自人民的授权,凝聚着人民重托和期望。当好人大代表,就必须认真履行好职责,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台山市白沙镇余荣盛自2006年当选江门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以来,他如是说,也如是严格践行。

余荣盛无论在企业界还是在干部群众中,都享有较高的威望,这得益于他始终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配合本镇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在2007年10月,他获悉本镇劲运鞋业有限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面临倒闭的情况后,果断地与其兄为该企业借款100万元,解决劲运鞋业拖欠员工工资问题,为该镇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这种积极为政府、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的高尚情操感动企业和干群,特别是为促进该镇企业老板的团结产生深远的影响。余荣盛对公益事业是不遗余力的,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捐款铺设水泥路;为建设新农村,捐款整治村容村貌;为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捐资建康乐设施;对穷困潦倒者满怀柔情,关怀备至……

“作为一名企业经理人,无疑要谋求公司发展,追求企业效益,但作为人大代表,应善于站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和全局角度出发关注、谋划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大代表的兼职的性质,决定了履职更要关注民心,我看重并倍感珍惜人大代表的责任、义务。”余荣盛的心声充分表露了他对当好人大代表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余荣盛同志“厚于德”的精神表现,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深切拥戴。

诚于信:以人为本,与民共渡。李灼贵的生意离不开海,更离不开渔民。近二十年经营,李灼贵与当地渔民结下深厚的感情,渔民冷暖总牢记在他心上,致富不忘渔民,扶贫济困、回报社会成为李灼贵的善举。虽然冰厂的利润不算很丰厚,但作为当地个体私营颇有影响力的一位老板,他致力于把冰厂命运与海洋渔业生产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扶持帮助贫困渔船成为他的营业准则,义无反顾地推行赊销措施,帮助部分贫困渔船解决资金周转的实际困难,对个别特困渔船还主动借款帮助他们解决能源和生活用品的补给,为渔民及时渡过难关。多年来,广海大多数渔船都得到他惠泽,受到了当地渔民的赞扬和爱戴。

海洋资源逐年枯竭,污染日益严重,捕捞强度过大,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渔民返贫现象逐步凸现,李灼贵清楚地意识到渔民转产转业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当获悉一位姓敖渔民考虑弃渔经商,转业上岸,但受到条件不成熟,资金配套不足的实际情况的限制不敢轻举妄动时,李灼贵认为这一情况是帮助部分贫困渔民转业脱贫的好时机。于是主动协助这位渔民与镇政府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承买了镇政府的铺位开设小型超市商场。在资金不足情况下,他主动慷慨借款这位渔民周转,如今这间超市生意兴隆,利润可观,还使其成为广海镇商会一位会员,彻底改变这位渔民贫穷落后的生活困境。李灼贵诸如此类扶贫济困,走共同富裕的例子枚不胜举,成为了广大渔民的知心朋友。

李灼贵致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对于公益事业及特困户都能慷慨解囊相助,共渡难关。近年他为家乡合作医疗、公路建设,为当地办学、扶持贫困学生、文体活动、助残活动、禁毒经费筹集等,据不完全统计,共捐款累积达10万多元,为家乡建设和当地公益事业献出了爱心。

敏于行:尽心尽责诚履职,敢做群众代言人。2004年2月,在台山市召开的两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一位身体瘦高、精神奕奕的中年汉子走上领奖台,接过了上书“特别贡献奖”的牌匾。他,就是江门市人大代表何毓华同志。

江门市(十二届)人大代表何毓华同志,长期来工作在基层,多年来在经济战线上摸爬滚打,深知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也非常愿意为人民群众说话。由于何毓华同志工作勤奋,业绩卓越,而且他关心基层干部群众,贴近基层生活,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将他推荐为江门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并在台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票当选为江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他接过代表当选证时,他激动地说:“我决不辜负台山人民对我的重托,我一定会做好我的代表工作。”他对政府对人民做了这样的承诺,也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江门市十二届人大第一次和第二次人代会上,何毓华同志带着人民的寄托积极参加会议。他在参加会议期间,除尽心尽责地讨论审议大会的各项报告外,还充分利用代表分组讨论的机会,高度负责地发表自己对政府工作的看法,并提出多项意见和建议。除此以外,他还热情主动地关注他本人居住地域的人大和政府工作,诚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何毓华同志工作的台山市烟草企业集团公司的办公地点座落在台城通济桥西南100米处,每天都不断来回穿梭在通济桥上。由于通济桥是全城的交通要道,通济路、沿河路、西南路和台荻路互相交接在通济桥上,形成了一个十字交通瓶颈。每当上下班高峰期,这里车山人海挤满一堆,交通警使出了浑身解数也难于疏通人流,交通隐患十分严重。作为一个人民的代表,每当何毓华同志走在这个十字路口上,看着饱受交通繁忙影响上下班的干部群众在这里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改变这种情况的意见。于是,他利用每天上下班的时机,详细具体地观察通济桥头十字路口的一切,思考着如何创造条件改变这里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他主动联系其他人大代表共商办法。经过现场观察和考证,他和其他代表一起,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扩宽通济桥东侧桥头十字路口通道,安装交通灯,从根本上解决通济桥十字路口交通堵塞的问题的建议意见。市政府职能部门接到何毓华等代表提交的意见后,当即派出人员到现场实地调查核实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于今年四月动工兴建该路面扩宽工程。不久,一个宽阔平坦配装着高档次交通红绿灯的通济桥十字路口将呈现在台山人民的眼前,交通拥挤不堪的通济桥头将成为历史。

新时代的广东精神,赋予了更深远的时代内涵与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广东精神,需要广大人民代表孜孜不倦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准则。通过实践的考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届人大代表将不负众望,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为广大人民群众“说实话,谋福利,求发展”,为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此,人大代表将继续贯彻新时期广东精神,为人民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不问回报。

(本文获全市人大系统弘扬和践行“广东精神”征文三等奖,作者:黄伟红,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