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发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 以法治理念凝聚社会治理“向心力”

来源:江门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08-03 18:25: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对参与“光盘行动”的消费者给予奖励,也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收费标准应当明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发布后,看到自己提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吸收进国家法律,江海区江翠社区的居民十分激动。

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自20207月成为我省首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已完成4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549条意见建议,其中70条被采纳。一条条充满“烟火气”的意见建议被写入国家法律条文,应用于社会治理、百姓生活,是根植于侨乡大地的基层实践、民间智慧通过立法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的生动体现;一次次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评估、宣传、实施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中的群众参与,是江门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诠释。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希望让老百姓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市域社会治理贡献法治力量、营造良好氛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说。

助力高质量立法 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高质量立法是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如何让立法工作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生?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让更多群众明白,立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每个人都能触手可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6月份组织的线上地方立法培训班上,余志坚向全国各地有立法权的省、市分享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经验。

实际上,江海区注重倾听民意、促进基层治理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各个村(社区),借助“议事会”“居民论坛”等议事平台让居民参与基层大小事务讨论是常态。“有了这样的基础,居民在议事平台表达观点的同时,‘捎带手’就完成了立法的民意收集,让国家立法的公众参与不必再‘另起炉灶’,就可以实现与日常化社会治理的高度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该区基层治理效果的“放大器”,既能保证立法意见收集的高质量,又能对其他县(市、区)的基层治理工作起到参考借鉴、辐射带动作用。

据介绍,两年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不断扩大民意收集的范围,目前已在江海区各村(社区)、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设立59个立法联系单位,建立由105名学者组成的立法联系咨询专家库。还充分发挥江门侨都优势,将市侨商总会等设立为立法联系单位,定期邀请海外侨团组织参加基层立法联系活动等。

同时,联系点还创新探索建立立法意见义务征集模式,聘请了一批基层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代表、行业代表、社区志愿者作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平日里,我们会走访社区、深入厂企,把一件件‘接地气’的立法建议收集起来,再原原本本地反映上去。”退役军人、党员麦棠表示,成为义务收集员以来,他几乎见证了每一次立法意见征询,看到建议被采纳,总是激动不已,成就感十足。

联系点的高效运转,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法治根基,让民主立法观念深入人心。在江海区,无论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仍在上小学的儿童,都可以对立法提出新鲜的意见。“群众参与的热情让我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江门得到生动体现。”江海区江翠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凤鸣感慨地说。

去年5月,《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有关文明养犬等相关规定落地,让江翠社区居民刘先媛不禁感叹:“大家都参与了这次民主立法的全过程,对立法没有隔阂了。”

原来,依托立法联系点,包括她在内的许多社区居民不仅在该条例征集意见阶段积极发声,还率先参与到条例实施后的专项监督中。立法工作走到群众身边,让群众更加重视通过法治思维和共同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动治理方式转变大有裨益。

拓展联系点功能 营造法治社会良好氛围

清晨,晨练的市民流连于法治长廊;傍晚,跳广场舞的阿姨和玩耍的小朋友们在休息间隙学习民法典小知识……经过两年的运转和实践,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不断扩展,不仅是基层的“民意直通车”,更是全市人民全过程参与国家法治建设、向社会全方位展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

我们将联系点作为江门人大的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研习、实践、展示和辐射等方面的作用,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宣传教育、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功能融入联系点建设中,将其打造成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载体。”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意见、普法宣传、社会治理、代表联络等多元功能,去年9月,联系点建成了法治广场和活动中心两大工作阵地。其中,活动中心面积1200平方米,有多功能培训室、会议室、办公室等。法治广场占地约5500平方米,采用叙事的空间结构,将法治书章、法治长廊、宪法历程景墙、民法典景墙、法治印章等灵活串联起来,主要用于法治宣传、大型展览、户外活动等,启用以来共接待群众近万人次。

在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李艳华看来,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要服务立法工作,同时也是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将二者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征集意见的过程成为宣传、普及法律的过程,将法治思想送进社区、校园、企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李艳华说。

立法联系工作不仅为国家立法作出江门贡献,也推动了民主法治理念在基层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未来,这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如何助力写好市域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 通讯员/区志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