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铺开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工作,将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连续七届共8个案例入选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县乡人大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高质量开展代表主题活动,连续31年开展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过去一年来,江门人大牢牢把握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部署要求,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
推进代表进站入网格
过去一年,江门人大全面铺开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工作,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履职平台,建立与所在选区网格联动协调机制,全面畅通人大代表履职工作融入网格管理服务的渠道。
“年初制定的优化36路公交线路的相关措施为何没有落实”“园区公交首末站新站场何时能够建成”……2024年7月,一场聚焦蓬江产业园公交线路优化的“围坐议事”在蓬江产业园进行,人大代表、园区企业代表直击痛点现场“考问”,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难点“接招”答疑。
这场议事会的背后源于园区5万余名厂企职工的共同心愿——希望园区内能有直达中心城区购物中心的公交车。带着园区职工的诉求,20名人大代表先后走访12家园区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最终形成《蓬江产业园公交车搭乘调查报告》,并聚集企业、部门负责人“当面会诊”“对症下药”。
人大白沙街道工委依托辖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5个“微网格”,在代表所在“微网格”中的社区定期开展“代表议事会”活动,把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开到榕树下、公园里。截至目前,化粪池堵塞整治、老旧小区环境优化等10多项民生问题均在“代表议事会”中商议解决。
人大代表在网格中主动履职,服务群众,加深了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真正让代表“动”起来,网格“联”起来,基层治理“实”起来,最大限度地将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2024年,鹤山市人大《探索“三联双到通网格”工作模式 积极助力基层治理》成功入选第七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我市已连续七届共8个创新案例入选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充分展现了我市县乡人大工作的蓬勃活力。过去一年,江门人大持续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支持、指导,安排财政经费580万元支持全市73个镇(街)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县乡人大面貌焕然一新。
高标准建设履职平台
过去一年,江门人大把建好代表履职平台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有效手段,持续推动各级平台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运行。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我们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联络站‘三化’建设工作量化标准,将中心联络站搬离政府大院、镇(街)人大工作人员进驻中心联络站日常办公等作为联络站建设的‘硬标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成联络站620个,其中73个镇(街)都建有1个中心联络站;全市85%的中心联络站搬到了政府大院外低楼层建筑,平均面积达180平方米,真正实现“站”在人民之中,“联”在群众心里。
恩平市良西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是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的15个特色案例之一。近年来,该联络站创新实施“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建议办理模式,截至目前共收集项目建议161个,其中129个建议已列入政府项目实施,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惠及群众2万多人。
同时,江门人大积极打造全天候无障碍的“互联网+”履职平台,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广东省全面启动“数字人大”平台建设工作,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人大代表履职。过去一年来,江门人大积极用好“数字人大”工作平台,搭建网上代表联络站,建立实时、动态的代表履职档案,为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见微知著。江门人大在全省率先启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分批高标准建设20个“江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过去一年来,江门人大依托实践基地,进一步建好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整合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实体平台,创新代表主题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江门实践。
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不断擦亮“贴近港澳、亲近华侨、联通海外”的独特品牌,努力跻身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先进行列,连续几年被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报告更是特别点出“江门江海点工作不断创新”,得到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推进各项工作,累计完成过百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单年立法意见征集任务完成数创历史新高;上报立法意见建议1077条,单年上报意见数在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名列前茅。
高质量开展代表主题活动
过去一年,江门人大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方式,围绕“绿美江门·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以助力“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点带面、以月促年,为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江门答卷贡献人大力量。
“我们走访发现,一些地方的绿化规划与景观设计水平较低,林木种植质量不高,树种选择不合理,部分区域林木疏密不一、欠缺协调。”2024年人大代表约见市长座谈会上,10多名省、市人大代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约见市长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提出9条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
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是一项法定的代表履职活动,也是我市人大代表工作的一项传统特色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31年,且已延伸至镇(街)一级,实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成为我市人大工作的一张特色名片。
2024年植树节,市人大常委会在蓬江区龙舟山护林站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林”植树活动。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首期面积1.33公顷的“人大代表林”焕“绿”一新,铁冬青、山乌桕、枫香等好木良树“搬”进新家,上千株树苗整齐排列在江门大道龙舟山隧道正上方,把绿美江门真正“种”在人民群众心中。
一年来,江门人大通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共建“人大代表林”、调研视察、执法检查、进站入网格接待走访群众、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多种形式活动,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等方式参与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全市建设“人大代表林”158个,共植树68614株。
(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 通讯员/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