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的空气质量如何?如何根治灰霾天气?如何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针对这些问题,4月1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大气污染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了3位环保专家吴兑、钟流举、刘剑筠分别进行详细讲解。这次讲座,为市人大常委会即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奠定了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敏标,党组成员梁美贤参加讲座。

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对大气污染防治知识进行讲解。
吴兑,是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编著我国第一部环境气象学专著,在灰霾天气、大气气溶胶、浓雾、空气污染、环境气象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当天的讲座中,他不仅从科学角度雾与霾的形成,而且其中贯穿了很多的人文知识。
“从江门到广州,如果天空有忽明忽暗的感觉,那就是雾,如果一路上都是暗的,那就是霾。雾的边界是清晰起伏明显的,而灰霾是不清晰的而且内部均匀。”吴兑说,“在颜色方面,雾是偏乳白色、青白色的,而霾是黄色或橙灰色。”他指出,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辅助判别标准。实际上,欧美部分国家在历史上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甚于中国。

广东省环保厅大气环境保护首席专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作江门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环境保护首席专家钟流举,长期从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与区域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策略研究。他则主要针对江门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提出解决策略。
钟流举指出,据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资料显示,江门2013年的空气质量达标率71%。在整个广东省,2013年江门二氧化硫浓度水平年均浓度达标,但排名靠后;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水平达标,但距离标准限值很接近;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排名靠后。
那么,降低大气污染有何策略?对此,钟流举建议,首先,江门虽由于地理因素易受到上风向源区的影响,但不能抱怨他人,需要将自身污染防治工作做好。第二,需进一步加大扬尘治理和监管力度,因为在珠三角地区,根据初步研究显示,各类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在10%左右,控尘相对容易且见效快。第三,要调整能源结构,压减燃煤总量以及下决心治理锅炉,淘汰小锅炉。第四,要加强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第五,建议对车用油品进行升级,因为车用油品的升级的环境效益显著。第六,要实施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第七,要更加谨慎对待产业转移的承接。第八,要发挥科技对决策管理的支撑作用,污染治理需精准打击,空气质量需精细化管理,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广东省机动车环保专家库首批专家成员刘剑筠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广东省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最后,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刘剑筠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进行解读。
参加此次讲座的人员还包括执法检查组成员、陪同单位人员,部分省人大代表,提出相关建议的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城建环保专业小组成员,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各市、区环保局负责人,共约50人。
(江门日报记者/周运来
通讯员江仁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