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市人民政府:
江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所作的《关于检查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时部署,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依法治理体系亟待构建,依法防治意识亟待提高,服务大局能力亟待增强,环保投入的测算及指标体系亟待建立等。
为此,会议要求:
一、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依法搭建统一领导有力、职能定位清晰、联合执法默契、常态监管有序、考核标准科学、问责机制配套的监管治理架构,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构,市、县(区)、镇(街)分级负责,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形成共同遵守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府组织体系。二是建章立制,围绕省、市工作部署,加紧推进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建设,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三是把调整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各行业集约循环发展作为防治工作的根本举措,重点攻克高污染燃料锅炉、黄标车、VOC污染等突出问题。四是树立环境违法零容忍理念,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五是专项治理泥头车抛洒、工地扬尘、尾气黑烟、车检作假及恶臭扰民等问题,突出重点,各个击破,为全面系统开展长期综合治理争取主动。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二、疏堵结合,优胜劣汰,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一是加快规划布局专业园区或工业专区,遵循产业配套链接规律,以工业地产开发运营等有效模式构筑中小企业集聚、循环发展的大平台;科学制定城市“扩容提质”方略,调整“三旧”改造过分依赖商住开发的单一思维,积极引入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及总部经济融合发展。二是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行业治理规范化标准化,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措施,激发各种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力;引导、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对暂不具备搬迁条件的涉污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深度治理,达标排放。三是通过制订阶段性整治目标,强化监测管控手段,倒逼过剩产能、落后工艺转型升级,打击违法作坊,促进园区发展。四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法定制度(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强化对环评机构、专业监测服务机构以及设计施工队伍的监管,坚决遏制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违法行为。五是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与生产过程对应的污染管控体系,推行标准化管理;依法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如实公开其排放和管理的详尽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是积极探索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和环境风险担保保险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行业自律。
三、坚持开展环保文化的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普及,依法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育公民保护环境呵护自然的人文精神。借助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增强单位和个人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自觉性。加快绿色生活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步伐,鼓励低碳出行,让节能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解放思想,长远谋划,全面发展。
一是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我市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厘清各种战略规划、空间规划、资源规划与环保规划相互间关系并加以合理衔接,全面部署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城乡垃圾综合治理工作,设立环保投入的测算及指标体系。二是以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调动各方积极性,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催生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本地区综合实力。三是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污染迁移成因,积极争取上级和周边兄弟市的支持、配合,稳步推动跨域联防联治,努力削减叠加型污染,改善我市周边环境条件,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侨乡生态环境。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于两个月内将改进措施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六个月内将改进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汇报。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
201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