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推进“沿海边”经济发展战略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25 14:55: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市政府:

江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推进“沿海边”经济发展战略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沿海边”战略,尤其在市委作出“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战略部署后,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战略高度显著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全市海洋经济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活力足的良好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工作启动时间不长,许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将按照省提出“四个定位”的要求,以大广海湾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推动我市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迈进。

为此,会议建议:

一、抓高端设计,形成强大长效的工作体制机制合力

确立好我市在全省、全国海洋经济布局中的定位,争取将大广海湾纳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在南海大开发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高规格设立大广海湾区的常设管理机构,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横管到边、直管到底”的高效管理体制;明确常设机构的市级审批权、独立的财税运行权、资源开发自主权及规范项目发展权。研究制定江门市与涉海区市的利益分享机制,形成上下齐心、共谋发展、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享利益的一盘棋格局。

二、抓产业设计,形成引领区域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广海湾临海工业及其它产业的推进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高起点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发展战略。系统设计海洋产业发展路径,重视市场规律的作用,找准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找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迅速形成产业高度集聚的推动力,实现我市海洋经济跨越发展。产业设计要遵循以下理念:一是生态环保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临海工业协调发展;二是高端发展理念,实现临海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错位发展理念,实现临海工业的市场差异化发展;四是高效产出理念,依托海洋资源实现临海工业大发展。可邀请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部门、国家和省的重要相关部门、海洋经济科研院校及国内外超级企业,共同参与大广海湾的产业研究与设计,使大广海湾真正成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巨大引擎。

三、抓规划建设,形成滨海新区高水平的互动发展创新力

一是规划建设川岛水域深水港,探索与港澳联手开发大广海湾,建设连接广海湾陆海大通道,面对南海,辐射大西南。二是高起点谋划滨海新区发展,将其建设成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强大服务器,形成大广海湾海洋经济发展区的行政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产业科研孵化中心、海洋产品流通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三是借鉴先进经验,根据地方特点,打造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形成错落有致,市、镇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滨海新区要体现如下特点:突出临海特色、侨乡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型滨海市镇群,使其成为推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服务大平台;全面整合利用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设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慢生活胜地;形成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服务产业化的良好互动格局。

四、抓资源保护利用,形成大广海湾发展强大的资源保障力

迅速摸清大广海湾区域内的资源家底,提高我市掌控资源配置能力,全面控制和统一配置各种资源。制定高标准使用准则,提高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如项目用地准入的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市委、市政府对大广海湾岸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统筹决策权。高度重视保护和储备淡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市镇,发展节水型产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审慎控制中、重污染产业进入。集中集约利用海域,提高海域产出利用的水平。加强海洋资源整合利用、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力度,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

2013年10月24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