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日前,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能,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一站式”取证中心、观护基地等,调研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并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市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了解,台山市充分利用闲置中学校舍,建立江门首个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门学校;鹤山市依托家庭教育指导站,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线;恩平市依托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江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亮点、有成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积极建真言、献良策,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起坚强法治屏障。
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研
江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如何挽救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助其开启人生新篇章?
不久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来到在鹤山市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中心。大家看到,取证区、检查区、询问区、陪护区、心理疏导区等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需的功能区一应俱全。在这里,司法机关可以“一站式”办案取证,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心理健康。
据了解,2021年至今年6月,江门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400件471人,起诉455件546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司法工委主任罗锦达建议:“日后检察机关还需突出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积极建议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同时,要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陈全则建议检察机关深入分析相关案件数据,找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精准法律监督。
调研组走访发现,江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学校、社会保护方面,涌现出许多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经验做法。如鹤山市沙坪街道雁山社区与鹤山市检察院依托站点,动态收集社区及周边学校特殊家庭情况,“一户一案”制定个性化帮扶、教育措施;台山市检察院打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则将法治宣传与台山非遗文化帮教相结合,打造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二合一的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10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10个、家庭教育指导站8个。
“未成年人涉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缺失、教养方式不当。”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蓝斌建议,检察机关应在办案中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着力提升家庭教育的“法治含金量”。他说:“可把法治教育与学校思政课相结合,贯穿学生各学段教学过程,同时加强对家长的法治教育。此外,联动妇联、社工组织等力量,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过程中可以加强监督,建立评价机制,及时总结教育成效,使得有令必达、达则有效。”
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向基层治理延伸
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但聚焦打击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更是把检察职能向基层治理延伸,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促进“六大保护”协同发力。
如今,江门依托数字一张网,实现未成年人监督帮教全域覆盖。我市检察机关研发全省首个“家、校、社”一体联动的“码上关爱”微信小程序,为涉罪未成年人线上量身定制考察帮教方案;台山市检察院开发“预防涉侨未成年人街面违法犯罪大数据监督模型”,实现动态精准预防,上线后成功预防3起侨界未成年人违法事件。
为维护未成年人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我市检察机关以刑事案件为依托,积极开展综合履职,办理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67件,组织各类专项监督行动10次。此外,全市104名检察官受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各类普法活动375场,覆盖学生49.46万人。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对报告提出初审意见。其中提到,建议各级政府要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明确牵头部门、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履职到位。同时,健全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健全校园欺凌防控、性侵害预防机制,推动强制报告制度、入职查询制度等有效落实,并加强网络运营企业监管,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机制建设,我市汇聚起社会各界力量,为预防与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我市检察机关强化与司法机关及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签署合作机制18项,其中,制定发布《关于开展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身损害赔偿工作的指引(试行)》,在全省首次统一了司法尺度。
市人大代表李秀媚希望,全市检察机关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把检察司法保护做深做实,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加有力服务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