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视察我市旅游资源时建议整合挖掘资源 提升品牌知名度

来源:江门日报 发布日期:2014-12-26 15:07:00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12月23日,省人大代表视察圭峰山绿护桃源景区并听取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介绍。

  江门市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12月23日至25日,省人大代表为此开展专题视察。副省长招玉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梁清兆,民进省委专职副主委胡献等我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参加了视察活动。副市长易中强等陪同调研。

  在两天半时间里,省人大代表视察组先后奔赴新会、台山、开平三地,实地视察新会圭峰山、陈皮村、小鸟天堂,台山梅家大院、上川岛猕猴保护区、飞沙滩及开平赤坎古镇等景点,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政府工作汇报,重点了解我市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视察中,省人大代表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中所做的工作。同时,他们又认为,相对于我市资源和区位优势,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及知名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今后江门旅游产业如何更好地发展?省人大代表招玉芳认为,政府要会造势,对内对外加大宣传力度,还要做好旅游发展的相关规划,以有效整合全市资源;旅游企业要善于造“景”,灵活运用营销手段,挖掘江门独具魅力的景点,汇聚人气;文化宣传部门及媒体等要多挖掘江门独特的文化内涵,善于讲故事,巧于包装,吸引并留住游客在本地消费。

  省人大代表梁清兆认为,一要发挥优势。江门的区位、交通、环境优势明显,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江门区位优势将更为明显,港澳及珠三角极大的客源市场将为我市旅游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二要挖掘资源。我市有碉楼、海岛、温泉、生态等各式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发现侨乡特色景点的同时,也应挖掘自然景观背后的侨乡文化内涵。三要打造品牌。要突出打造侨乡文化所独有的品牌形象,想办法把我市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宣传与江门旅游品牌的宣传结合起来,以提升知名度。四要提升形象。以“大江门”的概念,统筹利用好市直及各市(区)扶持旅游发展的资金,提升江门整体的旅游形象。

  参与调研的省人大代表表示,会将这次视察中收集到的合理性意见、建议整理成代表建议,向明年召开的省人民代表大会提交。

  声音

  整合资源 统筹发展

  “资源整合”是这次省人大代表视察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胡献认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前江门各市(区)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系统。未来,江门应着力于整合,以点带面,打造江门旅游的重点区域。江门的温泉、滨海以及美丽乡村等重点旅游项目应与各类资源整体结合,统筹发展。

   如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统筹发展?省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提出了具体的设想:江门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应该形成“大区旅游”的概念,打造江门中心城区、新会、开平、台山四大版块。具体来讲,以陈皮村、梁启超故居为主打,结合小鸟天堂、古井烧鹅、古兜山,形成新会版块;以碉楼为主打,结合周边散落的古村落资源,形成开平版块;与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的“侨”文化结合起来,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形成台山版块;整合以五邑华侨广场为中心的区域、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北街的工业遗产以及近代遗产四大特色区域,打造中心版块。以这四个版块为主,再结合温泉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概念的江门大区旅游规划。他认为,“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符合江门本身情况与未来发展实际的。

   挖掘文化内涵 避免景点同质化

  除了资源整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省人大代表们的关注。在台山市梅家大院视察时,胡献指出,作为一名游客,在这儿看到的只是侨房、古建筑,转一圈就走了,没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他认为,一个景点应该抓住自己的特色谋发展,丰富景点本身的文化内涵,避免景点的单一、单调和同质化。此外,景点还应该考虑周边的整体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拉动人气,让游客能有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当听到台山市正挖掘梅家大院建设背景及侨房背后的故事时,他认为,这能增加该景点的看点,也会让这里更吸引人。

  对于如何认识和挖掘江门旅游的特色,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宋强认为,“侨”是江门的一大特色,但不是唯一特色。江门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比如鹤山的祠堂、台山的村落等等都很具特色,江门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特色和资源分布情况,拓展不同层次的游客群体。

(江门日报记者/赵可义实习生/陈敏锐)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