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这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冯玉宝的履职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走访、调研、学习……他时刻感觉重任在肩。
全国人大代表冯玉宝。杨小燕 摄
今年两会,冯玉宝做足充分准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深入调研和交流访谈,从服务交通行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视角,将领衔提出《关于解决“业务在下数据在上”数据共享难问题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提升侨乡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建议》《关于支持华侨农场基础设施的建议》等一系列建议。
作为一名老“公路人”,他也一直十分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珠江东西两岸高速公路密度仍有较大差距,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珠江西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冯玉宝表示,将在全国“两会”上为江门发声,加快推动相关交通项目的落实。
建议立法规定业务数据及时“回流”基层
近几年来,各地加快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四免”工作,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关于解决“业务在下 数据在上”数据共享难问题的建议》指出,由于国家、省部门垂直信息系统数据未能及时将数据共享到省级政务大数据中心,无法回流到基层,导致基层办事人员重复录入数据,社会治理所需要的数据缺乏等问题。基层单位使用的国家、省部门垂直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后,没有办法留存本地,出现“业务在下、数据在上”的数据共享难问题,造成基层单位数据“饥渴”。
冯玉宝建议,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影响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应全面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理顺政务数据共享,同时立法规定国家、省垂部门系统业务数据及时返回地方,以便地方基层单位使用。
作为一名归侨代表,冯玉宝同样关注归侨退休福利待遇及其子女教育问题,今年计划提出《关于支持华侨农场基础设施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华侨农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文化设施、篮球场等,在人口较集中的侨村配备基层卫生站,提升归侨的生活水平。
加强公益诉讼检察,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社会治理的难度与压力日益凸显。自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以来,江门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检察为切入点,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然而,冯玉宝指出,目前江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案件结构、办案质效、人员素质、协作机制、社会认知度等方面仍是短板,未能充分发挥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他建议,检察机关要更加主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突出办理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积极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探索办理安全生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国防军事等领域案件。
“公益诉讼检察切忌办凑数案、搞粗放式办案。”冯玉宝提议,要常态化开展案件“回头看”,努力做到数量、质量、类型结构相统一。
为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冯玉宝认为检察机关应与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加强联动,在线索移送、证据收集、反馈检察建议、出庭应诉、案件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江门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起的多元主体公益诉讼。” 冯玉宝说,具体而言,一是检察机关要为适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提供支持;二是要鼓励社会公众通过检察机关“12309”平台、公益诉讼“随手拍”平台等渠道,向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三是可定期发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将公益诉讼工作纳入普法宣传教育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李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