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创新驱动让农业高质量发展。 唐达 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五个振兴”的重要指示: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江门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我市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新部署新要求,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更美、农民过得更好。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表示,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广东代表团和山东代表团都提到了乡村振兴,其中在山东代表团的讲话中提出推动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乡村组织“五个振兴”,总书记的讲话着眼全局又有的放矢,为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基本遵循,为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了具体擘画。去年我市围绕实施农业强市规划纲要,出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国字号”、“省字号”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创建成效显著,恩平市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单位,新会陈皮产业园成功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台山中国农业公园通过创建验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建设农业投入品溯源信息平台,同步推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步开展“双安双创”的城市。此外,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标新部署新要求,加强系统工程的整体规划,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完成精准脱贫的任务,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提质增能工程。我市今年重点抓好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国字号”、“省字号”园区建设,带动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验收,建设农业标准化园区20个;着力壮大特色农业,将新会陈皮、台山丝苗米等20多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具有省内、国内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15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绿色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等农业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进村、进户。
二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拓展江门“人才岛”功能,构建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机制,强化农业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本地“一懂两爱”农村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健全科技支农人才体系建设;打造农村“双创”平台,激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回乡就业创业。
三是实施侨乡文化兴盛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续创新侨乡文化挖掘、保护、利用方式,推进以“白沙文化”为重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传承侨乡历史文脉,擦亮陈白沙、梁启超、冯如等文化名片,弘扬咏春、蔡李佛等侨乡武术文化,打响侨乡文化品牌。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抓好“厕所革命”,以“小厕所”撬动大民生、引领新风尚,全面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镇(街)文化站100%达到一级站以上,村(社区)60%达标。
四是实施美丽侨乡建设工程。实施我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方案,加强村庄规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村道、电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尽快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五是实施乡村治理创新工程。在我市实现“农村三资”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以鹤山市国家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新会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基层党建作为重头戏来抓,要为包括农村在内的基层党组织提供机构、编制、经费和政策保障,建强组织,建好阵地,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形式,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等。全国人大代表、市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冯玉宝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对提高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很大作用,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及部署下,老百姓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冯玉宝和农民代表温艳嫦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逐步推进。温艳嫦表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绿水青山。身为鹤山市古劳镇下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计划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清理下六村水渠的淤泥,增强行洪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村周围河流的水质。“农村要有活力,文体活动也不能少。农村舞蹈队表演、敬老活动、运动会等也要计划定期举行,以丰富村民的日常文体生活。”温艳嫦说。
冯玉宝则认为,乡村要想振兴,政府首先要考虑如何留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有了人,才能建设新乡村。“应让农民尽量在家门口就业,不用背井离乡,这需要政府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方面多动脑筋,做好规划,完善机制和制度。”冯玉宝说,“另外,现有的土地太过分散,需要土地集约化经营,有了规模,才容易产生效益。当然,农产品经营要适应市场需求,多种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搞农产品种植或加工,有好出路,才能吸引外出的农民回流。”
另外,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因素。温艳嫦以农村修建道路为例指出,农村要修一条路,村一级需要承担四成资金,多数情况下,筹集这些资金主要靠企业赞助、侨胞捐款、村民自筹等。“一些较为富裕的村庄有条件修路,但多数集体经济不强的村庄很难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冯玉宝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组会议上,他发言,希望国家能够提高农村道路修建所需资金的占比,以减轻基层财政的压力。
江门日报特派记者/赵可义 徐海洋